找到相关内容746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岳大乘止观法门(1)

    解行果德之性。但未为诸佛真如用法所熏。故解等未显用也。若本无解等之性者。设复熏之德用终不显现也。如是真金本有器朴之性。乃至具有成器精妙之性。但未得椎锻而加故器朴等用不现。后加以钳椎朴器成器次第现也。若...故。虽各各自具六道果报之性及六道种子。亦应一切凡圣次第先后受报。不应一时之中有众多凡圣。答曰。不由以一心为体故便不得受众多身。亦不由以一心为体故要须一时受众多身。但法界法尔。若总据一切凡圣。虽同一心为...

    慧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880942.html
  • 水月法师的因明成就——心气沉定 深入论藏

    以事喻理,令人循事实而进入抽象”。第三譬喻次第:“由普遍可比况特殊。不可举特殊比况普遍”。第四譬喻种类:“具足喻相当同喻”,“少分喻相当异喻”。许地山文解少分喻为“否定的或异类的事例”,也就是异喻,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51081341.html
  • 月称及其《入中论》

    10、ll部是同一部书的两个版本,译者也是同一个人。全书也是偈颂体,由7个音节组成一句,共272句,相当于68偈。内容主要是从中观立场来说明归依的次第、方法和必要性以及修习的程序。首先对所归依的佛进行...

    李学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7.html
  • 生死的省思 —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

    相貌,从义理上来解析,有「十二因缘」 的流转缘起;从事相上来说明,则有分段生死 的「四有」 次第循环,无始无终。索甲仁波切(Sogyal Rinpoche)的《西藏生死书》(The Tibetan 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581389.html
  • 论王阳明心即理说的主要观念

    表示意这种涵义。   对于意与道德主体(心)及其他道德成素的关系,他曾依《大学》的“心、意、知、物”等观念及其次第来加以解释。他说“身之主宰便是心。心之所发便是意。意之本体便是知。意之所在便是物”(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581605.html
  • 净觉仁岳对其师知礼之「背判」

    ,难得显文,但以得意不得意而分两教。何者?圆人谓心具而造,则诸法无生,即在其中矣;别人谓心不具而造,则诸法自住,离在其中矣。若乃诸位行相或一多相即,或次第别陈,荆溪已在诸文备载,此不繁述⑧(大正46·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281708.html
  • 天台宗和[日本784一1192年]真吉宗时代(1)

    860]二月,六十一岁圆寂。著书很多,有《曼荼罗次第》、《高雄口诀》、《金刚胎藏总行五部肝心记》等。实慧、真济灭后,真雅僧正继承长者之职,门下有不少英才。真雅僧正是大师的族弟,年刚九岁,在高雄随大师...

    村上专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0881860.html
  • 明末曹洞殿军--永觉元贤禅师研究

    《大正藏》24册   《牟子理惑论》 汉·牟融 《大正藏》52册   《大乘起信论义疏》 晋·慧远 《大正藏》44册   《摩诃止观》 隋·智顗 《大正藏》46册   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 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3982346.html
  • 佛学问答--持 戒

    此须视各国风俗而定,我国民众信佛不普,若次第而乞,有不与者,反增其过;分别而乞,又失平等。其势难以推行,所以有丛林挂搭之制也。 问:在家学佛法要合刊本中,释太虚大师著“居家士女学佛程序”第一一页第六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382690.html
  • 当代藏传佛教在国外

    全面介绍了藏传佛教,并用意大利文翻译了宗喀巴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等。   总之,早期的藏传佛教僧侣们保住了这块土地的圣洁性,外国传教士们的不懈努力,终归失败,但是通过他们把藏区,藏族和藏传佛教的情形通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0782812.html